> 文章列表 > 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区别

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区别

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的区别

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是会计中用于反映资产价值随时间减少的两种不同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对象不同 :

累计折旧是针对固定资产(如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价值减少。

累计摊销是针对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的价值减少。

2. 计算方式不同 :

累计折旧通常按照一定的折旧方法(如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计算,反映资产在其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价值消耗。

累计摊销则是将资产成本按照一定的期限(如年、月)平均分摊,反映资产在其使用寿命内的价值消耗。

3. 会计处理不同 :

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在贷方记录增加,在借方记录减少。

累计摊销作为无形资产的备抵账户,同样在贷方记录增加,在借方记录减少。

4. 目的不同 :

累计折旧的目的在于反映固定资产随时间使用而逐渐减少的价值,以正确体现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价值。

累计摊销的目的在于反映无形资产随时间使用而逐渐减少的价值,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5. 税务影响 :

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在税务计算上可能存在差异,因为不同的资产可能有不同的折旧或摊销方法,影响税务负担。

6. 摊销期间 :

累计摊销的摊销期间一旦结束,累计摊销的计提处理也随之停止。

累计折旧的计提期间通常不停止,直到资产价值降低到无法使用。

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正确地进行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确保资产价值的准确反映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累计折旧的具体计算方法有哪些?

累计摊销的常见摊销方法是什么?

如何区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